第一农产品获悉,依托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地理标志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针对云南食用菌类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开展食用菌类地理标志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果。
云南食用菌类地理标志农产品香格里拉松茸、南华松茸、楚雄牛肝菌等均为与植物共生的菌根菌,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机制不明、纯培养生长缓慢、对环境和生物因素要求苛刻、人工扩繁促产和栽培难度大。要实现人工干预技术的突破,促进菌根菌原位生存和生长是关键,这需要研究菌塘独特的微生态机制。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科研团队通过对菌塘微生态区系的组成和功能差异以及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香格里拉松茸和南华松茸的菌株、地理位置和发育期都显著影响菌塘微生态群落组成,子实体发育受菌塘微生物共同正负调控,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发育阶段会招募特定种类微生物。团队以促进菌根菌原位生存和生长作为突破口,针对菌塘结构开展人工保育、扩繁促产和栽培技术研究,筛选培养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微生物,开展促生菌的开发应用,利用促生微生物有效增强外生菌根菌的活力,促进菌塘生存及产生子实体。该研究从微生物互作的角度,为菌根菌人工菌塘促繁技术、微生态控制技术找到新途径,为菌根菌的人工扩繁促产和栽培等人工干预技术取得突破及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农学期刊《Agronomy》(《农艺学》杂志)。
同时,团队针对云南省发展“绿色、原生态、土特产”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需求和食用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打造及价值提升的实际需要,构建了云南省食用菌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体系,针对云南省食用菌地理标志产品均为珍贵共生菌的资源优势,规范保育技术、促繁技术、保护措施、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原则、时间、方法,采集要求、种源保留、质量要求、检验检测、采后贮藏处理,以及等级规格、加工技术、包装、运输、流通等关键环节,稳定和提高云南省食用菌地理标志产品的自然产量和质量,有力推动了云南省食用菌地理标志产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