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雄冷链物流研究院认为中国冷链物流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今天冷链物流网就来盘点一下冷鲜产品生产和流通规模化、冷链运输需求、冷链物流的运输成本和冷链物流的运输利润等相关研究话题:
冷鲜产品生产和流通未规模化
问题分析:
生产端:许多冷鲜产品如肉类、海鲜、水果等,生产仍较为分散,缺乏大型、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导致产品规格不一,难以形成统一的冷链物流标准。
流通端:由于生产分散,冷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如批发商、零售商等,这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也降低了物流效率,同时增加了产品损耗的风险。
冷库分布不均:中国的冷库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等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冷库资源匮乏。这种不均衡的分布导致一些地区的冷鲜产品无法得到有效的冷藏处理,影响了冷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规模化。
冷藏设施不足: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均冷库容量较低,这限制了冷鲜产品的存储规模和流通效率。
生产与流通脱节:由于冷链设施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部分地区的冷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难以有效对接,导致流通过程中断链现象频发。
解决方案:
推动冷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建立大型、集约化的生产基地,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加强冷链物流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流通效率。
政府可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模式。
冷链运输需求没有形成规模化
问题分析:
市场需求分散:冷鲜产品的消费者群体广泛但需求分散,国内的冷链物流需求尚未集中,中小型企业偏多,市场集中度低。这导致冷链运输需求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运输成本较高。
冷链意识不足:部分商家和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选择成本更低的普通物流方式,抑制了冷链运输需求的增长。
缺乏专业运输工具:国内冷藏车保有量不足,技术水平偏低。这使得冷链运输需求得不到满足,进一步限制了规模化的形成。
信息化水平低: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支撑力度偏弱,无法及时获取货物流转信息,导致运输效率低下。
解决方案:
增强市场教育和引导,提升消费者对冷链产品品质和安全的认知,从而增加对冷链运输的需求。
鼓励大型零售商、电商平台等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方式,形成规模化的冷链运输需求。
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补贴等,激励企业采用冷链运输方式。
中国冷链物流的运输成本过高
问题分析:
高昂的设施投入:冷链物流需要维持恒定的温度环境,对设施设备的要求高,投入成本大。例如,建设冷库、购置冷藏车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运营成本高:冷链物流在运输、储存、库存和管理等方面的成本都相对较高。特别是运输途中需要全程保持低温,能耗费用增加。
损耗成本高:由于冷链断链导致的损耗率高,进一步增加了成本。例如,农产品腐损率是发达国家的1~2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解决方案:
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推广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如温度监控、智能化管理等,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损耗。
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如共享冷库、冷藏车等资源,降低单个企业的运营成本。
中国冷链物流的运输利润不足
问题分析:
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冷链物流市场中,民营企业数量较多,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很多企业价格战成为常态,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
客户集中度高:部分大型客户如超市、医院等对冷链物流的需求较大,他们往往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压低了冷链物流企业的利润。
成本控制困难:冷链物流涉及多个环节,成本控制较为复杂,导致企业难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特别是在信息化水平低的情况下,而市场需求又相对分散,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增加了成本控制的困难。
解决方案: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差异化竞争提升利润空间。
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空驶率和等待时间,降低运营成本。
拓展增值服务,如提供包装、加工、配送等一站式服务,增加收入来源。
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如降低税收负担、提供融资支持等,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联雄冷链物流研究院认为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虽然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但仍需解决一系列问题以推动其高质量发展。通过政府支持、技术创新和行业整合等措施,可以逐步改善现状,提高冷链物流的整体效率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