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建起了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连片的温室中,半人高的架子连成一片,各种各样的兰花整整齐齐地摆在架子上,53岁的尹善香穿着工作服,将每一盆抽出花苞的兰花挑出来。这些即将开花的兰花,会连盆一起打包运输,送往各个花市,或者通过电商卖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江西省赣州建起了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江西省赣州建起了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这处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禾丰镇的兰花小镇,还有成百上千和尹善香一样的务工者,他们大部分是本地人,随着乡镇现代农业转型,结束了外出务工生涯,回到村庄,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获得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一个兰花小镇的建成

于都县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赣南省委,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于都县地处赣南山区,境内多低山、丘陵、盆地,是典型的南方农业山区,碎片化的丘陵山地难以快速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的农业转型。在过去数十年中,这里的人们,大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生计。
尹善香也是其中之一,她和丈夫长期在广东打工,干过许多工作。一直到三年前才回到村里,在这个新建的兰花小镇找到了新的工作。
江西省赣州建起了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江西省赣州建起了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禾丰镇原本没有兰花。兰花小镇的负责人钟胜荣介绍,禾丰镇气候湿热,降水量大,众多丘陵环绕的地貌使得这里成为天然的兰花种植基地。2018年,这里开始流转土地、引种兰花,打造新的农业产业。
全球有5000多种兰花,从2018年至今,6年间,这里引入了1700多种,建成了3000多亩的兰花种植基地,生产盆栽花卉、鲜切花、种苗等。
兰花生长期很长,从建设到产出效益,需要很长的周期。2020年,兰花小镇正式开园,2023年,第一盆兰花才走向市场。数年的时间里,兰花小镇逐渐辐射了周边多个乡村。据介绍,这个3000多亩的小镇上,有800多位周边的农民长年务工,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
江西省赣州建起了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江西省赣州建起了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尹善香每天上班8小时,一天90元,干满30天,还有300元全勤奖,刚好3000元。和去广州打工相比,3000元并不多,但她更满意如今的工作。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可以为她节省大量的生活成本,每个月的纯收入并不比外出打工少,更重要的是,她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

从小镇到乡村的新产业

在禾丰镇园岭村,65岁的任善招,也有一份和兰花相关的工作。
村支书告诉记者,兰花小镇建成后,和周边多个村庄达成合作协议,或者流转村里的土地,或者招募村民务工,同时还会将建成后的兰花大棚返租给村集体或村民。兰花小镇提供平价的种苗,同时以保底价收购兰花。
在园岭村,大部分土地都流转到了兰花小镇,村里又返租了两座大棚,20亩左右,目前已经有了产出。
任善招是这两座大棚的负责人,每天在这里工作8个小时左右。大棚里主要种植的都是国兰,和蝴蝶兰、兜兰等相比,国兰更符合国人的审美,价值更高,也更容易销售。
大棚里恒温恒湿,和外界夏季的湿热相比,大棚里更凉爽一点,控温、浇水等,几乎都是自动化的,这对65岁的任善招来说,全都要重新学习。
江西省赣州建起了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江西省赣州建起了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岭村也是一个农业村庄,过去主要以水稻、玉米、土豆等作物为主,当习惯了大田种植的村民们,遇到需要精细管理的兰花种植,必须从头学起。
但任善招觉得,学习是值得的。65岁的她,在外面几乎不可能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而在这里,大棚周年生产,一年可以工作12个月,还可以顺带照顾家里的孙子。
在禾丰镇,像园岭村这样,直接被兰花小镇影响和带动的还有4个。更多的乡村,也在逐渐被这里影响。
兰花小镇是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农业小镇,小镇的核心是一座庞大的兰花博物馆,博物馆种植着上千种不同的兰花,这里被开发成一座旅游景点和研学场所,不同的兰花次第开放,常年不败。小镇上还有各种和兰花相关的主题酒店、科普基地等,吸引着周边城市的人们,也为周边的村庄带来了新的消费和产业。
从传统到现代的农业
现代农业应该是怎样的?机械化、智能化、多元产业……这些都是,但在丘陵山区,要实现这样的现代农业并不容易。
在江西,像于都县这样的革命老区,许多都位于丘陵山区地带,历史上长期以农业为主,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所有老区面临的共同问题。
江西省赣州建起了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江西省赣州建起了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

7月3日,于都县梓山镇一座农业产业园中,流水线上,几个工人正在操作机器,包装、打捆、分选……这个现代化的分选流水线上,每小时可以处理20吨蔬菜产品。就在产业园的外面,一望无际的连栋大棚中,各种各样的蔬菜正在生长。
和兰花小镇类似,这是一片以蔬菜为中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如今已经建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如引进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所的新品种风味西红柿,在园区建成了3000亩的西红柿大棚,这些西红柿通过现代育种技术,寻回了丢失的风味,同时也具备现代品种的高产特性。
“我们的西红柿,有小时候的味道。”负责人介绍,“产量也不错,亩产在1.2万到1.5万斤,尤其是我们地处富硒带,农产品还是富硒产品,所以价格也一直不错。”
于都县位于天然富硒带中,全县富硒土壤1000多平方公里,过去许多年中,这里没有工业产业,土壤生态保持良好,是优异的富硒产品产地。
梓山镇的这座园区中,富硒是其主要的品牌之一。这里生产富硒大米、富硒酱油、富硒茶叶、富硒蔬菜等各种产品,其中大部分都非园区生产,而是和周边的村庄合作,通过技术共享、经营合作的方式,联动数十个乡村共同发展。
“比如富硒大米,我们和全县2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他们负责生产,我们则统一包装和销售。”该负责人介绍,“再如富硒鸡蛋,多数是村民们林下散养的鸡蛋,在电商渠道2元一个,销售很火爆,基本一上架就卖没了。”

建在富硒带上的农业

位于富硒带的,不仅有于都县。江西省永新县,也同样以富硒为基础,打造新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
52岁的贺小田,在一家农业企业工作已经有10年。贺小田是永新县龙西村人,10年前,因为家人生病,结束了外出打工的生涯,回到村里,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并进入当地的一家农业企业工作。
同样处在丘陵山区的永新县,人均耕地不多。贺小田家4口人只有3亩多地,过去以种植水稻和油菜为主。小农生产的模式,收益几乎不可能满足一家人的生存所需,很长时间中,他都在外地务工,一直到家门口建起了新的产业。
在这家农业企业中,贺小田负责的工作很多。平时管着整个基地的农活,地里没活儿的时候,他还会在厂里帮忙看机器。一个月工资3000元,一年工作12个月,再加上耕地入股的分红,收入尽管不算高,但也够一家人所需。
贺小田工作的企业,是周边最大的农业企业,企业位于永新县花汀村,和贺小田所在的龙西村比邻。10年来,周边的大多村庄,都和这家龙头企业有着各种各样的合作,包括土地流转、入股,农民务工等。
水稻和油菜是这里的主要农产品。这里主要种植早稻、晚稻和冬油菜,和贺小田儿时的记忆没有太多区别,不同的是,这里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品种也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贺小田的印象中,有许多关于早稻的记忆,早稻收获早,稻草有一股特别香的味道,这里的人们用稻草做枕芯,睡觉时稻香扑鼻,也有人用稻草养牛,牛很喜欢吃。但早稻本身的品质并不好,干涩少油,煮出来粒粒分明,缺少糯性,并不好吃。
如今的早稻品种,已经和当初完全不同,“现在我们这里的水稻,都是新品种了,哪怕是早稻,风味、口感也比以前好多了。”贺小田说,“而且都是富硒产品,市场上的价格也很高。”

被产业改变的村庄

7月6日,永新县花汀村外的稻田中,早稻一片金黄,稻田中只有浅浅的一层水,有些地方的水已经放干了。
水稻并不是一直泡在水里,在生产的不同阶段,需要不断地重复灌水和放水的工作。临近收获,稻田里的水都要放干,让水稻进一步成熟,也方便收割。如果稻田中养了鱼虾,这时候也可以收获了。
花汀村养过螃蟹,也养过澳洲淡水龙虾,如今,主要养殖小龙虾。花汀村支书贺燕青介绍,10年前,花汀村的土地开始大规模流转,一部分流转给了农业企业,一部分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受企业的启发,村里也开始创业,改变传统的小农生产模式。10年来,种过油茶,养过不少种类的水产。目前,村里养着300亩小龙虾,同时也发动村民自己养殖小龙虾。
“我们最终选择了小龙虾,主要是这种大宗产品不愁销路。”贺燕青说,“如果村民养殖的话,也可以通过村里的合作社,由合作社托管,或者合作社统一购买育苗等,成本会更低。”
托管是新兴的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或者农业企业,将分散的土地进行托管,可以实现规模化效应,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设备和技术,更快引进新的品种,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而对大量空心化的乡村来说,托管和流转,本身也是应对农业劳动力匮乏和老龄化的方法之一。
于都县禾丰镇园岭村有3700多户籍人口,只有800多人常住村庄,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这个传统的农业村庄,种地的老人正在变得越来越少。由于地形的缘故,村里土地的机械化水平不高,年纪越来越大的老人,多数只能种一点自家吃的蔬菜,无力耕种更多的土地。
早在几年前,村里的大部分土地就流转给了附近的兰花小镇,还有一部分托管给了村里的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成本更低,收益更高,需要的劳动力也更少。而在整个于都县,新的产业和经营模式,正在改变许许多多的村庄,数据显示,2023年,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不同方式的联合,整个于都县近2万户农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

建在山里的数字农场

群山深处的革命老区,是否一定是落后、闭塞的模样?千百年的山区农业,是否依然还在刀耕火种?
事实并非如此,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埠头乡垓上村,一座现代化的数字农场中,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全国蔬菜市场的行情信息,同时连接着1000多亩农场中无数个传感器,控制着一个个连栋大棚中的温度、湿度等。
这是一座以生产芦笋为主的农场,建于2017年,包括1000多亩的芦笋生产基地,10亩种质资源圃以及各种农产品加工生产线。
种质资源圃是这座农场的基础,这里保存着大量芦笋种质资源,常年进行品种选育工作,而多种加工生产线,则是农场最重要的增值部分,可以加工芦笋果膏、芦笋茶、芦笋面等产品。
和季节性蔬菜不同,连栋大棚里的芦笋可以周年不间断地生产,每两个月左右就可以采收一次,大棚中遍布传感器,全程监控温度、湿度、肥料、病虫害等情况,大部分田间管理工作都可以实现自动化,而连接全国市场的数字农业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市场价格,调控芦笋上市的时机。此外,农场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全程溯源,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情况。
江西省赣州建起了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江西省赣州建起了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兴国县地处丘陵山区,境内地形复杂,多山地坡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生产难以实现现代化。这座数字农场建成的背后,是兴国县多个部门发挥作用,进行政策、资金等帮扶,完善水利、农田、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结果。
同时,农场连接着众多村庄和农民,仅农场周边,就直接带动573户农户增收致富,户均增收1.8万元。通过和村集体、合作社合作的方式,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2023年,农场所在垓上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而在农场,常年务工的工人接近200人,每年工资总额六七百万元。
在垓上村,合作社托管模式,成了农民和企业合作的纽带。同时,农民还可以直接在农场返租建大棚,而一个10亩左右的大棚,可以为一家人带来10万左右的年收入。
冷链物流网(www.17356.com)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冷链物流17356网站创作者所有,冷链物流网络和冷链物流园区冷链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联雄供应链农产品买卖易产地集采、预冷、产地冷库冷链仓储,冷链物流专线直达冷冻链批发市场和当餐菜市场;新鲜看得见!如果你转载冷链物流17356网站文章,请保留链接和版权信息,谢谢!
产业园

华中地区最大酱酒文化产业园签约落户衡阳湘见·建湘工业文化街区

2024-7-26 22:37:25

产业园

新经济时代的投资黑马,引领未来产业升级与发展——工业地产

2024-7-27 23:27:10

买卖网-交易-买卖-贸易-交易网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私信列表
搜索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