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县吕潭乡西蓝花现代农业产业园,年产西蓝花12万吨,效益达4亿多元;太康县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年综合产值2.3亿元,直接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西华县智慧种养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10个乡镇2304户农户增加收益1150万元……
近年来,周口市立足县域产业,按照“主导产业突出、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链接紧密”的要求,将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率先建成农业强市“七个专项行动”之一,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群化、集成化、品牌化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园”动力。
科技赋能推动产业链式发展
12月23日,走进西华县智慧种养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气息扑面而来。河南省卫奇农牧有限公司推进科技赋能,实现了香菇菌棒、银耳菌棒工厂化生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抓住种子话语权,才能抓住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命脉。“我们研发培养的银耳菌种TR306,不仅耐高温,还耐低温,具有抗病、高产的特点,很适合黄淮海平原气候,目前已推广该新品种银耳菌棒30多万根。”该公司总经理孙建介绍。
据了解,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该公司以食用菌菌种繁育、智能化菌包制作、食用菌深加工、生物质有机肥等7个业务板块为主要实施内容,形成了食用菌三产融合模式,延长了产业发展链条。
无独有偶,在商水县鸽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天成鸽业通过强化科技支撑正“茁壮成长”。该公司的肉鸽良种繁育工程技术中心是国内唯一一家肉鸽类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汇聚了众多科研人才,且设备先进,实力雄厚。
怎样破解鸽子无法通过外观辨别公母的难题?“我们实验室通过基因检测雌雄鉴别技术,对鸽子公母性别鉴定率可达99%,此项技术重点解决了种鸽选留中的公母比例问题,为分组养鸽提供了方便,有效降低肉鸽养殖成本。”该公司经理马志恒说。
据介绍,天成鸽业肉鸽良种繁育基地建成后,可存栏种鸽20万对,年销售种鸽30万对,乳鸽350万只,鸽蛋200万枚,创造200人以上就业岗位,并带动当地5000家农户养鸽致富,同时实现对周边5万亩粮食就地收购。
如今,周口市将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科技创新的“试验田”,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市51家市级产业园组建了科技研发中心或科技合作平台,占比79.7%,园区内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精准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打响品牌
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请大家看看这个芝麻焦馍,上面的白芝麻是我们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种出来的,吃起来是焦香酥脆。”不久前,在项城市李寨镇东薛行政村白芝麻文化馆,村党支部书记王山峰边向参观者介绍展品,边忙着打开包装盒让大家品尝。
据史料记载,项城已有400多年种植白芝麻的历史。位于项城西南部的李寨镇,境内常年种植白芝麻2万亩以上,这里产出的白芝麻是“项城白芝麻”的代表。借着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东风,项城市优质芝麻现代农业产业园应运而生。
为打造以白芝麻为主题的现代农业产业“新高地”,该镇发动乡贤投资100多万元兴建工厂,先后开发芝麻叶、芝麻香油等芝麻系列产品17个。投资400余万元建设白芝麻文化馆和电商产业园,探索“互联网+”助农销售新模式,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12月12日,“与你项豫儿时味道”2024中国·项城首届焦馍大赛暨白芝麻推介会火热举行,30家参赛企业现场亮出各自“绝招”。小焦馍登上大舞台,涌动出当地白芝麻的品牌活力。
目前,项城市已培育白芝麻企业和加工作坊184家,初步形成白芝麻加工企业集群,除了生产芝麻焦馍外,还加工生产芝麻香油、芝麻酱等,年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如今,以项城市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商水、西华等地规模化种植白芝麻,整个周口市的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
项城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发挥项城白芝麻“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优势,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建设项城白芝麻(焦馍)产业园,申报“项城焦馍”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大力发展白芝麻、焦馍加工产业集群,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叫响“项城白芝麻”“项城焦馍”品牌。
据了解,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周口市大力推进产业园区规模化、集群化、集成化、品牌化发展,市级产业园主导产业覆盖率达60%以上、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50%以上,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0%以上,培育了扶沟蔬菜、太康食用菌、郸城优质小麦等一大批叫得响的知名农产品品牌。
联农富农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是周口探索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落脚点在于联农带农富农,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12月24日,沈丘县李寨村古李寨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沈丘李寨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鹏辉正和技术人员忙着投放首批鲈鱼苗,这标志着该村的联农富农版图再添“动脉”。
“智能渔场每亩收益是传统种植的几十倍,项目全部投用后,年产值可达800万元,年利润可达200万元,并带动30人至50人就业,全体村民均可入股分红。”李鹏辉说。
10年来,李寨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由0逆袭至1.3亿元,村民人均收入增长9倍,这背后有啥“秘诀”?该村在扛牢粮食责任基础上,腾出近1500亩设施农业用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养牛场、智慧渔业等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科技农业,亩均收益提升5倍至10倍,特别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李寨村采取“双绑机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绑定农户,亿星集团绑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完善“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实现龙头企业、农户、村集体三方互利共赢。目前,村民可获得租金、薪金、股金、承包金四重收入保障。
沈丘县优质果蔬产业园的发展同样“风生水起”,以特尔农业、舒兰农业为龙头,带动了16家种植企业大力发展优质果蔬种植、销售、收购、储存、加工等,核心区标准化种植面积达5000亩,辐射带动果蔬种植面积1.2万亩,带动周边农户3万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不仅为乡村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为广大群众发展致富铺就了一条宽阔的坦途,奏响乡村产业振兴“交响曲”。如今,放眼三川大地,一座座现代农业产业园拔地而起,一条条特色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完善,为加快实现富民兴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