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区在冷链物流的产业集聚上已初具规模,许多知名的大企业都在这里建设西部重要基地。基础设施的完备是吸引企业集聚于此的一大原因。“我们与中欧班列城厢中心站仅一街之隔,未来从欧洲、东南亚方向通过铁路抵达的冷柜,可以非常便利地无缝衔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据悉,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项目从土地报征正式启动到项目四证齐全正式合法动工,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王骏回忆道,青白江区委、区政府在国土空间规划新的方案尚未确定的情况之下,灵活运用“容缺和承诺”的方式创造性地为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项目解决了难拿批文的问题。“玉湖效率”的背后,展现的是“青白江速度”。
此外,玉湖冷链还是青白江区首个体验“一天办两证”“交地即交证”“零材料”的试点单位。王骏认为,这是政府主动作为的表现。“实际上我们企业忙于前期筹划,没有卡上政府的节拍,政府都是主动赶着我们走,走在了我们前头,将各项规划、审批的工作前置,最大化地保障了我们的利益。”
三年时间,无论是王骏还是玉湖冷链,都与成都建立了深度链接。对于成都的营商环境,王骏坦言:“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并不意味着企业身处其中遇不到问题,而是遇到问题的时候政府可以给予最及时、有效的解决,尤其是开创性、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从服务企业的角度来看,青白江区让王骏深切感受到政府“有担当、有办法”。对于企业和城市如何更好共谋发展,王骏表示,玉湖冷链接下来将积极贡献自身力量,与当地政府携手带动产业上下游集聚,为成都经济更上一层楼助力。
预计到2025年实现生鲜农产品年周转量近600万吨
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近年来,我国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以及疫苗、生物制剂、药品等冷链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冷链物流较快发展。
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部署。2022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2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成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入选。
成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位于成都青白江和双流区域内存量冷链物流设施群集中片区,定位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集群、西部冷链物流产业走廊发展引擎、国内国际双循环冷链物流门户枢纽。根据建设方案,预计到2025年,成都将全面建成成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所有项目、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业务覆盖成都平原经济区,实现生鲜农产品年周转量591.5万吨,约占全市三成,库容量达到85.1万立方米,年交易额约251.9亿元,约占全市15%,国际冷链通道5条,冷链班列年开行数超115列,降低冷链物流碳排放7000吨,应急保供能力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2023年1月,成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落成后建成的首个冷链物流项目——成都青白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冷链物流成都国际铁路港基地(一期)正式投入运营。
成都青白江坚持“首创、率先、示范”原则
157项改革措施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23年,成都市青白江区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依托自贸区“改革创新试验田”体制机制优势,以经营主体和市民满意为唯一评价标准,坚持“首创、率先、示范”原则,在全市区(市)县中率先出台营商环境5.0版本政策,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集成改革,推出157项改革措施,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
该区在全国首创“蓉欧速达五定”班列模式,案例获评“2023年国家服务业扩大开展综合试点示范建设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率先推行涉水审批“五个一”共享式服务,做法入选《四川自贸试验区第六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率先构建起破产企业环境权益保障机制,案例入选《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第十批)》。此外,还创新构建“1530政务服务圈”,实现75个事项“小区办、家门口办”,案例获评“2022年四川省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优秀案例”。
一系列改革助力青白江区四度获评“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首次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区”。2023年,青白江区营商环境建设领域典型案例获市级以上平台推广109次,在中央、省、市级媒体和行业媒体上宣传推广65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