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山东海鲜“安全”运到兰州并不容易,过去几年,让段建明最头疼的就是农产品在运输途中的损耗问题。
段建明是兰州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的“蔬菜大户”,每天的蔬菜流通量接近200吨。“一车蔬菜从兰州发往北京,分拣、初加工环节需要多次离开低温车厢,环境温度升高,蔬菜很容易发生变质、腐烂。”段建明说,“夏天的时候,短短3天时间,一车30吨重的蔬菜便会产生近5吨损耗。”
“现在都是全程冷链运输,不用担心变质问题。”段建明说,全程冷链运输就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藏设施设备,确保产品在初加工、储存、分拣、运输等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这不,段建明还做起了海鲜批发生意。
甘肃是全国蔬菜种植、外销大省,尤其是每年5月至10月,到了高原夏菜大量上市的季节,甘肃蔬菜源源不断流向南方市场,仅在兰州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每天运往南方城市的蔬菜能达到1000吨。如何减少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损耗?是过去几年摆在所有商户眼前的难题。
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围绕“四横四纵”大通道布局,在全国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兰州处于北部大通道、鲁陕藏大通道和西部大通道的交会点,得以跻身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张掖、天水也位列其中。
“事实上,早在2014年,兰州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就着手开始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大鹏告诉记者,10年来,兰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已累计投入资金约27.2亿元,完成蔬菜冷链交易区、果品冷链交易区、肉类冷藏交易区等6大功能区建设运营,入驻商户达到1200余户,各类农产品年交易额约90亿元。
“国字头”项目落地后,兰州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不仅先后得到中央预算资金、省级项目资金2900万元,也让兰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开始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这是我们投入2000万元建设的智能冰温库。”陈大鹏告诉记者,智能冰温库利用机械手臂代替传统人力,实现了农产品入库、分拣、储存、出库的全自动化,保证了农产品运输的全过程冷链。智能冰温库内部搭建7层货架,相较于传统冷库将货物堆叠存放的方式,空间利用率提升一倍不止。
离智能冰温库不远的一片工地上,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栋栋已初见规模的建筑立于眼前。据了解,到2025年,兰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还将完成国际冷链物流区等4大功能区建设,各类冷链仓储库容将达到50万立方米,农产品年交易量达到300万吨,交易额达到189亿元,进出口额达到10亿元。
“我们将把握政策机遇,加快建设步伐,打造面向兰西城市群的副食品保障基地,面向西北区域的冷链物流枢纽,面向国际大通道的兰州冷链物流运营中心。”陈大鹏表示,兰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还将促进农产品交易与农业订单交易相结合,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形成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全程化冷链物流运营模式,链起田间地头“最先一公里”和城市餐桌“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