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学生时代的我们,相信大家都有过学校食堂就餐的深刻记忆。然而,残留在我们脑海深处的记忆也不全是美好的,回想那个时代,几百号学生一同去食堂就餐,但食堂无非就是每天重复的那几样,要是饭菜能保证热也还好,但无奈的是经常会出现饭菜变凉的现象。下面我们通过一则案例来看看食品保温箱的秘密!
学校食堂,是大家读书时代一个绕不过去的回忆。它和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但留给我们的印象却不够美好:几百名学生,放学后集中去食堂就餐,而食堂原料无非是萝卜、土豆和白菜,要面对几百名口味不一的学生,食堂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要想吃得好,只能寄希望家长回家增加营养。如果食堂偶尔变换花样,或者加个餐,学生一定会津津乐道很久。
然而,在仪征市月塘中心小学,却见到了另一番景象。每周五中午,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等,将下周食谱及时发布,接受家长监督。每天8点整,学生陆续到校,学校食堂派专人到附近菜场选购新鲜的蔬菜刚回来。这边学生开始早锻炼、上课、阳光体育活动,食堂里热火朝天的忙开了:工作人员身着统一洁白工装,分拣、清洗、配菜、加工,等到10点整,用近三百只椭圆形有盖饭盒装好,放在天蓝色保温箱中,再摆放到22张不锈钢长条餐桌上,方便学生放学后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2016年12月6号,赵厚华从仪征市陈集小学交流到月塘小学任职,因为离家较远,他就在食堂就餐。当时,学校有近300名学生选择在食堂吃饭,十多年前建成的食堂有五名工作人员,却只有一个窗口,工作人员分别打菜、盛饭、舀汤,漫长的队伍堵在食堂门口,学生只能从东门进入,从西门离开。要应付学生同时就餐,工作人员常常力不从心。学生从11点开始分两批去食堂,但等到最后一名学生端上饭盆,已经是11点点40分。此时,新鲜的芹菜、土豆,在保温桶里被焖得变色、失去口感,学生见了也失去胃口,情绪失落的他们,只能等饭后去小店买点零食,或者期待明天能早点冲到食堂。可天有不测风云,遇上阴雨天,那种撑伞在上百人的队伍中排队等待就餐,就是一种对耐心的考验。如果是寒冬腊月,哆嗦着捧着快餐盘,用筷子扒着渐渐变硬变冷的饭菜,着实让人心疼,本想舀上一份热汤,怎奈快餐盘太浅,好不容易打上的热汤常常泼洒得到处都是。
赵厚华校长默默站在食堂一角,习惯性地托住腮帮,陷入沉思。为了真切体验最后一个学生就餐的滋味,初来乍到的半个月里,他总是等所有学生端上餐盘,才用两个小碗,从窗口打饭。食堂人员本想从见底的菜盆里为身高一米八几的他多盛些,可精打细算的食堂,每天的饭菜都是定量的。
有了真实体验,在农村工作二十多年的他决心改变学校沿袭多年的就餐方式。为保证学生每天吃上热饭热菜,他走访了附近的几所学校,决定在分批就餐的同时,事先用方便饭盒装饭,借助保温箱存放,确保所有学生放学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2016年年底,学校从北京定做了保温箱,本想在最快的时间给学生用上,怎奈遇上北方雾霾天气,厂家无法发货。直到2017年元旦后,大家才盼来保温箱。细心的赵校长发现,虽然吃上热饭菜,可学生浪费饭菜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孩子还挑食。这下,他把精力从关注就餐方式转移到改善伙食质量上。和分管后勤的周国兵副校长、总务处李名忠主任一道,深入食堂,帮助工作人员动脑筋、想办法,按照学生营养餐的要求,丰富饭菜种类,精心搭配食谱,严格财务管理,确保学生的每一分伙食费都能变成可口饭菜,让学生增强筋骨。
食堂的工作人员大都五十开外,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不少。特别是学生就餐高峰,他们给学生加饭端汤,忙得团团转,学生离开后,还要把饭盒用大锅蒸煮消毒,一开始都感觉吃不消。赵校长和他们交流:“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让他们每天都吃得健康、营养,是大家的职责所在。我们吃点苦,就是在造福子孙。学生今后茁壮健康,精力充沛,我们也开心!”
现在随着伙食质量的提升,加上开展的专题教育,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几乎绝迹。每天都会有几个饭量大的孩子,要多次添饭加菜,等别人离开了还坐在那里喝着热汤。赵校长鼓励他们别忘了锻炼。以前食堂水池边有个大大的泔水缸,学生把吃不完的饭菜装进去,再由附近养殖户来运走。如今,大缸倒扣在那里,取而代之的是两只小小的塑料桶。
看着天蓝色的保温箱从北京穿越雾霾,给学生带来方便健康,真诚希望月塘小学的孩子们身心协调发展,插上知识的翅膀,向着蓝天、向着北京翱翔。
看到这里,是否勾起了大家满满的回忆让大家深有感触呢!不过好在有了食品保温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要是大家喜欢小编的文章记得转发哦,能让大家受益是小编最终的目的!